2023年11月20日
27歲的Lac是一名廣告設計師,她把自己在職場上的形象打造成「神婆」,意思是每當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就運用玄學知識來應對。
和Lac一樣,許多中國年輕人正在用古怪的圖片或插畫來表達他們對職場環境的失望——這被稱為「職場人設」。在經濟不景氣和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成為年輕人表達挫敗感的一種方式。
「就像藝人經營自己的人設一樣,打造職場人設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對職場生活的自我調侃」,Lac解釋說。由於擔心失去工作,她希望匿名接受訪問。
「神婆」:Lac
Lac從事快消行業,負責產品的營銷推廣。她原本期待在35歲時成立自己的廣告公司,或者有一份驕傲的廣告作品,但許多廣告公司在疫情期間倒閉,目前仍恢復有限,她的希望快要破滅了。
「生活不知道還能往哪走,只有每天上下班」,Lac坦言,她最初的幹勁與活力已經被幻滅感所取代。
在中國,許多公司正在避免聘用35歲以上的員工。尤其在疫情過後,這逐漸成為一種約定俗成。這些公司認為,應屆畢業生更有競爭力,35歲以上的人體力開始下降,上有老下有小,對工作往往力不從心——這被稱為「35歲詛咒」。
這種情況讓Lac對職業失去了希望。她開始反思工作的意義:「工作就是為了吃飯,不指望實現自我或者做出成績了」。
她也因此認為,在職場中「不值得付出全部的真心與自我」。逐漸,她發現了一種應對無理要求的手段——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神婆」。
疫情後的緩慢復蘇
Lac的公司在疫情期間得以倖存,但仍然面臨著挑戰。她的上司對細節一絲不苟,擔心一點點小問題會影響整體運營。對Lac來說,這意味著加班加點,但沒有額外報酬。
一天,正當她凖備下班,老闆讓她把一張海報的背景顏色從黃色換成藍色。此時她內心的「神婆」上身,半開玩笑地對老闆說,黃色和公司最近的運勢不符。
拒絕老闆時常伴有風險,比如遭到解僱或被穿小鞋。幸運的是,由於關係融洽,Lac的老闆並沒有追究。
還有一次,老闆安排晚上11點開會。那天是中元節,Lac抓住機會,說當月是鬼月,陰氣重,深夜活動是一種禁忌。
不過這次她失敗了,因為顧客堅持要求會面。
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上,許多年輕人精心打造了自己的「職場人設」。根據數據分析提供商「新榜」的數據,該話題自2022年7月創建,截至10月初,已經吸引了 2000 萬次瀏覽量。今年,在應屆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的5月至9月期間,更多相關話題被創建出來。
奴隸小精靈「多比」:朱小姐
22 歲的朱小姐認為自己是《哈利波特》中的「多比」——一個勇敢、忠誠的家養小精靈,努力工作,但被「黑暗巫師」當成奴隸。
通過把自己想象成多比,她在處理挑戰性的任務時得到了安慰。「想到魔法世界裏的小精靈也會是這樣,而我也是一個可愛的小精靈!」她說。
她曾經幻想自己會成為一名光鮮亮麗的上班族,「每天化著精緻的妝容出現在辦公室,並且為自己衝上一杯拿鐵」。但是,一旦進入職場,她內心深處的多比形象就顯現出來了。
去年畢業後,朱小姐的輔導員向她推薦了十家公司。但絕大多數都在兩年內倒閉了。最後,她在一家劇院找到了一份新媒體運營工作。
她的工作穩定,但收入相當低,接近當地的最低標凖。但她說,「至少我不用向父母要錢。」
在魔法中尋求安慰
加班已經成了朱小姐工作的常態。11月1日國慶節假期前,她的老闆要求她在七天假期前凖備好推送內容。這就意味著要把工作帶回家,熬夜到午夜。
就像多比常用第三人稱自稱一樣,朱小姐發現自己不斷自我懷疑:「老闆說多比可以下班了,那多比可以走了嗎?多比真的可以走了嗎?」
「就是一種被磨平了棱角之後產生的自我懷疑」,朱小姐說,「因為往往老闆說可以下班了,但到家之後,發現又有新的事情給你。」
「隱翅蟲」:林林
23歲的林林選擇了一隻隱翅蟲作為她的「職場人設」。這種甲蟲翅膀短小,會爬行。當受到干擾時,它會像蠍子一樣隆起腹部。
林林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在職場底層安靜地做事,而一旦受到挑釁,就會採取防禦姿態。
她在互聯網行業工作,該行業在中國競爭激烈,過去幾年受到政府監管的嚴重衝擊。因此員工流失率很高。由於擔心自己隨時可能丟掉工作,林覺得有個職場人設方便與同事相處。
“每次換工作,我都可以採用不同的角色。這是一種處理複雜職場關係的方法,”林林說。
逃避性別問題
林林還表示,在社交媒體上討論「職場人設」,也是為了逃避討論性別問題。
在職場中,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機會,能夠獲得更高的薪水。但她害怕公開反對這種不平等。
「罵這些太敏感了,罵點職場比較安全」。
在中國,公開討論性別問題可能面臨風險,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可能成為人肉的目標或網絡威脅的對象。
林林說,作為一名有社會科學背景的女性,她看不到改變的希望。
「說實話,這種生活方式很痛苦,但是因為太痛苦而沒有辦法改變,只能把它當做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