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
中國宣佈從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金屬的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稱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這兩種金屬是製造半導體的關鍵原材料,中國此舉普遍被認為是美中芯片戰中的最新反制措施。美中兩國都希望在軍事核心技術上佔據主導地位。
此舉宣佈之時正值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訪問中國前夕。
美國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先後在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去年十月,拜登政府實施了更全面的限制措施,禁止將使用美國設備和技術製造的高端芯片出口給中國。這些舉措重創了中國的高端半導體產業。
中國目前在設計和製造高端半導體方面沒有優勢,有分析指出,中國正利用自己在稀有金屬市場中的主導地位,試圖反制西方的出口管制。
「拜登政府對切斷高端半導體芯片供應採取了非常針對性的行動,北京沒有其他選擇進行對抗」,台北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訪問學者畢諳典(Aadil Brar)說。
「毫無疑問,北京正通過實施出口管制,在與華盛頓的科技戰中採取行動」,他說,「這是一種純粹的以牙還牙的科技競爭方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近日在接受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的訪問中表示,「這只是中國反制的開始,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如果對華高技術限制繼續升級,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會進一步升級
美國、歐洲表達擔憂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周三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國對鎵和鍺物質的出口管制,並稱,華盛頓將與合作伙伴和盟友協商解決這一問題。
「這些行動凸顯了供應鏈多元化十分必要。美國將與我們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並在關鍵的供應鏈中建立彈性」,路透社引述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也表達了擔憂。其發言人周二下午表示,鎵和鍺「對我們的行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略領域的使用,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依賴單一供應商。」
這位發言人公開質疑中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為其舉動進行的辯護,並敦促中國將其貿易政策與世界貿易組織保持一致,建立在「明確的安全考慮」基礎之上。
鎵和鍺是什麼? 有何用途?
鎵和鍺都是銀白色的金屬,在自然界中通常不存在。它們是加工鋅、煤和鋁土礦等大宗商品的副產品,回收以後可以使用。
這兩種金屬在製造半導體、通信設備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方面有著廣泛用途。
在半導體方面,將鎵和鍺分別與其他元素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傳輸速度和效率。比如鎵的化合物氮化鎵,美國軍方將它用於雷達製造。另一種砷化鎵比常用半導體材料矽更耐高溫和潮濕,導電性也更好,因此廣泛用於高性能芯片。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數據,去年使用氮化鎵的晶片的銷售額達到24.7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攀升至193億美元。
另外,根據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預計到2030年,用砷化鎵生產的晶片將從去年的14億美元增長到34億美元。
中國有多重要?
中國是鎵和鍺的最大生產國,這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據了較強的主導地位。
根據歐洲工業協會關鍵原材料聯盟(CRMA)的數據,中國的鎵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80%;鍺產量約佔全球的60%。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2018年至2021年期間,美國53%的鎵來自中國,其次是德國、日本、烏克蘭等。在美國對中國的鎵徵收更高關稅後,2019年進口量大幅下降。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還有哪些國家生產?
鎵和鍺這兩種金屬都不是特別稀有,但加工成本很高。由於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口,其他地方幾乎沒有開採設施。
據金屬行業情報提供商CRU集團稱,其他生產鎵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烏克蘭。
鍺也在加拿大、比利時、美國和俄羅斯生產。有分析指出,美國等地有大量的鍺礦牀,但由於環境影響,在開採方面有嚴格控制,因此立即取代中國是困難的。
如何影響供應鏈?
綜合分析指出,中國對鎵和鍺出口禁令在短期內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長期來看仍需觀察。
在台灣的印度學者畢諳典表示,「短期內,半導體芯片的成本可能會增加,因為供應商需要從其他來源採購這兩種物質。中國對這兩種物質的產量已開始見頂。」
他還說,「美國和其他國家已經在尋求取代中國在全球礦產貿易中的份額。如果不能就取消對中國的部分半導體制裁達成協議,北京方面的出口管制可能會加速這一進程。」
據多家外媒報道,美國正在考慮擴大對中國芯片行業的出口管制。目前還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措施。
畢諳典認為,由於美國即將進入總統大選階段,不太可能這麼快取消制裁。而當鎵和鍺的替代供應建立起來時,半導體的價格最終會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是輸家。」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研究員保羅·特里奧洛(Paul Triolo)對香港媒體表示,「如果中國選擇將這些供應鏈武器化,將使美國、歐盟和亞洲在減少對中國依賴方面的考量大大複雜化」。
他還說,「哪怕只是重建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一部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投資」。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張瑛真(Joo Young-joon)對媒體表示,中國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短期內的影響可能有限,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他說:「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的出口管制將持續多久,不能排除禁令擴大到其他項目的可能性。」
韓國政府計劃進一步多樣化關鍵材料的採購路線,並為目前高度依賴特定國家進口的行業開發替代材料。
日本政府周二也表示,正在評估相關影響,並承諾會採取措施,使材料的採購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