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公安部“揭秘”个人信息泄漏源,金融消费者如何避坑?

河北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或许可以揭开一部分“迷底”。经当地网安部门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刘某作为某金融公司负责人,为开展贷款业务,非法向物业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等行业内部人员购买大量有贷款需求人员个人信息,组织员工假冒银行工作人员推销贷款服务,并将公民个人信息转卖,非法获利630余万元。河北公安机关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一批。

消费者要注意保留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事实证据,比如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被泄漏的事实,证明个人信息受侵害是由侵权行为人实施的证据也很重要,比如在接到骚扰电话、邮件时,通过保存相关电子记录、录屏录音等,以备日后能够追溯到侵权行为人。

看法:
除了监管整治,个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维权方式也较为关键,个人向个人信息处理者主张侵权责任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个人信息处理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金融消费者还应该加强个人信息权益被侵害时的证据收集意识。

网址: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3/03-15/9971965.s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