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文提出,平台经济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诱发新型价格欺诈行为,为平台经济领域的价格监管执法带来了新挑战。
当前,新型价格欺诈花样繁多,不仅存在于网络平台,在线下也屡见不鲜。具体来看,有三方面突出问题。
虚假让利,隐瞒优惠门槛。生活中,不少人接到电信网络推销电话,推销员往往夸大优惠条款,渲染赠送流量包等内容。消费者办理业务后才发现,套餐捆绑了一些责任条款。推销员对于计费原则、办理条件、有效期限等内容往往选择性忽视。这些隐瞒门槛条件的做法,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有些推销人员甚至故意虚假宣传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已经构成价格欺诈。市场经济倡导等值交换,变相隐瞒不利于消费者条款的营销,背离了价格和价值平等交换原则。
故意套路,直播带货隐藏价格陷阱。部分主播直播带货时,进行表演式砍价,先哄抬价格再大幅打折。还有些主播通过剧本表演,上演亏损销售假象,以博取用户同情,达到引流促销目的。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直播营销定性为“经营者”,演戏式直播带货未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真实情况,虚构情节进行营销,这种行为涉嫌消费欺诈。
算法算计,大数据杀熟现象屡禁不止。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都有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经营者利用平台算法,对新老用户差别化对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此类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即使发现权益受损,也很难搜集证据,维权难度较大。因此,规范市场秩序,仅靠行业自律远远不够,良法善治必不可少。
明明白白经营,清清楚楚交易,才能让消费者对市场更有信心。新技术新应用顺应用户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了消费体验,但仍需直面问题,在服务供给和交易公正方面下功夫。价格欺诈行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影响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整治价格欺诈行为,要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欺诈手段精准画像,有的放矢出台整治举措,加强线上线下商品销售和价格监管,营造有序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448708
看法:许多经营者利用大数据设置消费陷阱,如:演戏式直播带货,推销员使用赠送礼品,优惠等话术诱惑消费者等等,,,这些都让消费者知道真相后对于市场失去信心。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服务及都替项目都应该了解清楚明白 “游戏规则” 才能理性消费,保护自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