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擾供應鏈 「中國製造」影響力續下滑

紐約聯儲銀行1月6日的一篇分析文章披露,中國目前井噴式的疫情和「大撒把」式的防疫作法,不僅使全球供應鏈壓力減緩的速度放慢,並且對周邊的貿易夥伴也有不利影響。

1月6日,紐約聯儲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發布了去年12月份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紐約聯儲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是一個可衡量全球供應鏈狀況的標準,整合了運輸成本數據和製造業指標,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關於供應商配送時間、積壓和原材料庫存的指數。

GSCPI重點涵蓋了七個經濟體的製造業,分別是美國、英國、歐元區、中國、日本、韓國和台灣。GSCPI數值正向偏離多年平均值越多,表明全球供應鏈的壓力越大。

紐約聯儲銀行於1月6日也發布了專門分析中國對全球供應鏈影響的分析文章。

文章認為,以往通常中國的供應鏈條件收緊後,世界其它國家的供應鏈也跟著收緊。過去三年疫情中,GSCPI在2021年底的標準差達到正峰值4.3,然後大幅下降;2022年3月,GSCPI標準差降至正的2.8,但受中共「清零」政策和俄烏戰爭的影響,4月份又重新上升。

近幾個月,中國對發達國家的溢出效益在減弱,文章稱可能的解釋是發達國家的群體免疫率較高,防疫限制措施少了。但文章同時指出,中共統計局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惡化,顯示中國供應商的交貨時間在延長,這非常值得關注。

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繼續走低

中共統計局於2022年最後一天公布了12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的運行情況。PMI的五個分類指數中,經季節調整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連續下跌的時間段最長,從去年7月開始下跌,已持續半年。其中,8月跌至臨界點50%以下,11月跌至46.7%,12月暴跌6.6個百分點,降至至40.1%;12月份比7月份減少了20%。這都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的交貨時間在不斷延長。

自去年12月初,中共政府面對疫情「躺平」後,中國疫情海嘯般爆發,相關藥品遭搶購,醫院和殯葬系統幾乎崩潰。

染疫導致許多工人無法上崗。浙江慈谿市官網於1月6日的報導,有400多名員工的祈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半個月前,上崗率僅為30%,即70%的工人染疫後不得不離崗。祈禧公司表示,「力爭到2月底全面恢復產能。」

看法:
中國外貿出口已經出現了下跌,主要的原因是內部訂單難以按時交付,外部訂單轉移東南亞,對中國出口企業帶來了較大影響。同時,美國主導的製造業回歸,使得中國出口美國的貿易出現結構性的下降。同時,隨著各國逐漸看清中共所為,中共信用已難修復,這些都會影響全球供應鏈。

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1/10/n13903981.ht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